FAQ

常見問題

Q. 安裝記憶體後電腦無法開機怎麼辦?

A.

1. 重新插拔:記憶體可能沒插好,請重新插拔,確保兩側扣緊。
2. 更換插槽:測試不同插槽,排除插槽故障可能性。
3. 單條測試:逐條測試記憶體,找出可能的故障模組。
4. 更新 BIOS:部分主機板需更新 BIOS 才能正確識別記憶體。
5. 使用記憶體測試工具:
   - Windows 記憶體診斷:「Windows + R」,輸入 `mdsched.exe`,選擇「立即重新啟動並檢查問題」。

若經過以上步驟仍無法解決問題,請聯繫客服進一步檢測。

Q. 如何正確安裝記憶體?

A.

1. 關機並拔除電源,以避免靜電損害。
2. 打開主機側蓋,找到記憶體插槽。
3. 對齊金手指,將記憶體垂直插入,確保兩側扣具卡住。
4. 重新開機,進入 BIOS 確認是否正確辨識記憶體。

Q. 如何查詢電腦的記憶體規格?

A.

Windows:
- 工作管理員 →「效能」→「記憶體」可查看容量、速度、已用插槽數。
- CMD 指令:按 Win + R,輸入 cmd,輸入以下指令查詢:
wmic memorychip get manufacturer, partnumber, speed, capacity, formfactor
  其中speed是頻率(MHz),formfactor顯示8為桌機用DIMM,12為筆電用 SODIMM。
Mac:
- Apple 選單 →「關於這台 Mac」→「系統報告」→「記憶體」,可查看容量、速度、製造商等資訊。

Q. 怎麼知道記憶體是不是壞了?

A.

- 若電腦常當機、藍屏或自動重開機,可測試是否是記憶體問題。
- 可嘗試拔除其中一條記憶體,看看問題是否解決。
- 使用 Windows 記憶體診斷工具(按「Windows + R」,輸入 `mdsched.exe`。
- 下載 MemTest86 進行測試,如有錯誤訊息,建議更換記憶體。  

Q. 不同容量、頻率的記憶體可以共用嗎?

A.

- 不建議更用:不同頻率或容量的記憶體可能影響穩定性與效能,甚至導致無法開機。
- 頻率影響:若安裝不同頻率的記憶體,系統會降頻至最低頻率。
- 容量影響:可混合不同容量,但可能影響雙通道運作,降低效能。

Q. DDR4 和 DDR3 記憶體可以混用嗎?

A.

- 不相容:DDR4 與 DDR3 記憶體無法互換,因為插槽與電壓不同。
- 插槽不同:DDR4 採用 288-Pin,而 DDR3 採用 240-Pin,無法物理安裝。

Q. 什麼是 XMP?如何開啟 XMP?

A.

- XMP(Extreme Memory Profile) 是記憶體超頻技術,可讓記憶體在更高頻率運行。
- 開啟方式:
  1. 進入 BIOS/UEFI(開機時按 Del 或 F2)。
  2. 找到 XMP 選項(通常在「AI Tweaker」或「Memory」頁面)。
  3. 選擇 XMP Profile 1 或 Profile 2。
  4. 儲存設定並重新啟動。

Q. 安裝記憶體後,電腦開機嗶嗶叫,無法正常運作?

A.

- 檢查安裝:確保記憶體已完全插入插槽。
- 清潔金手指:若有氧化情形,可用橡皮擦輕輕擦拭金手指後重新安裝。
- 確認相容性:部分系統可能不支援該記憶體,請查詢主機板規格。

Q. 為什麼安裝新記憶體後,系統只顯示一半容量?

A.

- 確認系統支援:請檢查您的主機板與作業系統是否支援該記憶體容量。
- BIOS 更新:某些主機板可能無法識別記憶體的密度,建議更新 BIOS/UEFI 後再測試。

Q. 安裝記憶體後,為什麼無法跑到標示的最高頻率?

A.

- 主機板與 CPU 的記憶體頻率上限,如果受限,可能無法達到標示頻率。
- 開啟 XMP/EXPO:部分超頻記憶體需開啟 XMP(Intel)或 EXPO(AMD)模式,才能達到標示頻率。

Q. 要升級 RAM,需要注意什麼?

A.

- 相容性:確保 RAM 類型相同(DDR3 / DDR4 / DDR5 不能混用)。
- 頻率匹配:建議使用相同頻率的記憶體(如 3200MHz),避免影響效能。
- 最大支援容量:查詢主機板或筆電最大可擴充的 RAM 容量(如 32GB / 64GB)。
- 插槽數與雙通道:優先使用 雙通道 (Dual Channel)配置,如 8GB x 2 會比 16GB x 1 效能更佳。
- 筆電 vs 桌機:筆電用 SODIMM,桌機用 DIMM,不能混用。

Q. 為何新 SSD 在電腦上無法辨識?

A.

新 SSD 需要初始化才能使用,請依以下步驟設定:  
1. 按 Win + R,輸入 diskmgmt.msc,開啟磁碟管理。 
2. 找到「未初始化」的 SSD,右鍵選擇「初始化磁碟」。
3. 選擇 GPT(適用 2TB 以上)或 MBR(適用 2TB 以下)。
4. 右鍵點選「未分配空間」,建立新磁碟區並格式化為 NTFS / exFAT。

Q. SSD 無法辨識,該如何排除問題?

A.

- 確認連接:更換 SATA / NVMe 線材或更換插槽測試。
- 進入 BIOS 檢查:確認 BIOS 是否偵測到 SSD。
- 磁碟管理工具:Win + R 輸入 **diskmgmt.msc** 檢查磁碟是否出現。
- 更新驅動程式:裝置管理員中更新 SSD 驅動程式。 
- 使用 CMD 嘗試修復:  
  1. 開啟命令提示字元(以管理員身份)。
  2. 輸入 `diskpart` → `list disk` 查看 SSD 是否被偵測到。

Q. 為什麼 SSD 會被電腦檢查出壞軌?這代表 SSD 故障嗎?

A.

傳統的硬碟(HDD)檢測工具不適用於 SSD,因為 SSD 並不使用磁盤,因此不會有「壞軌」的情況。建議使用 SP ToolBox 等專門為 SSD 設計的檢測工具來檢查 SSD 健康狀態。

Q. 為什麼 SSD 容量突然變小或變 0MB?

A.

可能原因包括:
- BIOS 設定錯誤:進入 BIOS,將 SATA 設定為 AHCI 模式。
- SSD 控制晶片異常:可嘗試重新插拔,若無法解決,可能需要維修換貨處理。
- 分區表損壞:可以用「磁碟管理」重新初始化 SSD,但會清除資料。

Q. 為何 SSD 可用容量比標示的少?

A.

這是因為電腦與廠商計算容量的方式不同:
- 廠商計算(十進制):1GB = 1,000MB
- 電腦計算(二進制):1GB = 1,024MB
例如,1TB(1,000GB)SSD,在電腦上顯示約 931GB。此外,系統會預留一部分空間用於快取與備援。

Q. 如何延長 SSD 使用壽命?

A.

- 避免寫入過度:SSD 擁有寫入壽命(TBW),避免長時間大量寫入。 
- 保持適當的可用空間(10~20%),讓垃圾回收機制(GC)運作順暢。
- 定期更新韌體(Firmware),以獲得最佳效能與穩定性。
- 使用 SSD 監測工具(如 SP ToolBox)來檢查健康狀態與壽命指標(TBW、壞區等)。 

Q. 如何確認 SSD 是否正常運作?

A.

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檢查 SSD 狀態:
- SP ToolBox(Windows):檢測 SSD 健康狀況、寫入總量(TBW)與錯誤區塊。
- 讀寫速度測試:Windows 可用 CrystalDiskMark,Mac 可用 **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。
- 監測溫度:如果 SSD 過熱(超過 70°C),可能會影響穩定性。

Q. SSD 過熱會影響效能嗎?如何降低溫度?

A.

SSD 過熱(超過 70°C)可能導致降速或當機,解決方案包括:
- 確保電腦內部通風良好。
- 為 M.2 SSD 安裝散熱片或主機板上的散熱裝置。
- 減少長時間高強度寫入(如 4K 影片剪輯)。

Q. SSD 可以當作系統碟使用嗎?需要特別設定嗎?

A.

SSD 非常適合當系統碟,可提升開機速度與應用程式加載速度。建議:
- 自行安裝WindowsOS系統
- 使用 GPT 分區表(2TB 以上)。
- 安裝 Windows 於 SSD 並啟用 AHCI 模式以獲得最佳效能。 
- 開啟 TRIM 指令來延長 SSD 壽命。  

Q. SSD 會隨著使用時間變慢嗎?如何避免速度下降?

A.

SSD 可能因長時間使用導致速度下降,主要影響因素與解決方案如下:
- 存儲空間過滿:保持 至少 10-20% 空間以利垃圾回收(GC)機制運作。
- 啟用 TRIM:Windows/macOS 會自動啟用 TRIM 指令,確保 SSD 維持最佳效能。
- 避免長時間寫入大檔案:例如 4K 影片剪輯,建議搭配 HDD 作為倉儲碟。
- 定期重新開機:讓 SSD 內部垃圾回收機制運作,提高性能。

Q. Windows 11/10 安裝時找不到 M.2 PCIe SSD?

A.

可能的解決方法如下:
- 開啟 CSM(相容模式):BIOS 內啟用 CSM,然後重新偵測 SSD。
- 安裝 Intel IRST 驅動程式:部分 Intel 平台需安裝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(IRST)才能識別 SSD。
- 關閉 VMD Controller:BIOS 內關閉 VMD(Volume Management Device)設定。

Q. 新買的外接SSD插入MAC電腦沒有反應?

A.

外接式SSD出廠時是NTFS格式,但您可以將其格式化為適用於Mac的ExFAT格式,這樣就能在Mac上正常使用。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格式化:

1. 連接外接式固態硬碟到Mac電腦。
2. 打開「磁碟工具」程式
3. 在左側的裝置列表中選擇您的外接硬碟。
4. 點擊右上角的「清除」按鈕。
5. 在「格式」選項中選擇「ExFAT」格式。
6 點擊「清除」,完成格式化後,您的硬碟便可在Mac上使用。

Q. 為何外接式 SSD 連接電腦後無法辨識?

A.

如果外接 SSD 連接後無法辨識,可能有以下原因及解決方案:
- 不同電腦測試:可嘗試更換不同電腦及USB介面測試。
- USB 供電不足:建議直接插入電腦後端的 USB 3.0/3.1介面,避免使用USB Hub
- 未初始化或未分配磁碟區:Windows 可開啟「磁碟管理」,初始化 SSD 並格式化;Mac 則需透過「磁碟工具程式」進行格式化。
- 檔案格式不相容:某些作業系統可能無法讀取NTFS或APFS格式,請改用 exFAT格式。

Q. Android手機可以接外接 SSD 嗎?

A.

手機是Type-C介面支援 OTG 功能,Android手機就可以接外接 SSD,但需要以下條件:
1. 請使用硬碟專用Type-C 傳輸線,因為一般手機充電線無法啟動硬碟。
2. SSD 格式需要是 ExFAT,這樣手機才能識別。
3. 可以透過手機內建「檔案」或第三方「檔案管理員」來備份檔案。

Q. 外接 SSD 可以直接拔掉嗎?

A.

建議安全移除:
- 突然拔除可能導致 資料遺失或檔案損壞! 
- Windows:桌面右下角 USB裝置點擊右鍵「安全移除硬體」後再拔除。 
- macOS:桌面外接SSD icon拖曳至垃圾桶,待圖示消失後再拔除。

Q. 為什麼外接固態硬碟速度變慢了?

A.

- 存儲空間接近滿載 → 建議保留10~20%空間,避免影響效能。
- 使用不同介面 → 確保插入USB 3.1 / 3.2 / Thunderbolt,不要插在 USB 2.0 孔位。
- 長時間大量寫入 → 讓 SSD 休息,或重新開機讓垃圾回收 (GC) 運作。
- 檔案系統影響 → macOS 建議使用APFS,Windows建議NTFS / exFAT。

Q. 如何將外接 SSD 格式化為 ExFAT 格式?

A.

在 Windows 上:
1. 連接外接 SSD 並打開「檔案總管」。
2. 右鍵點擊 SSD,選擇「格式化」。
3.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,選擇「檔案系統」為 ExFAT,並確保選擇「快速格式化」。
4. 點擊「開始」,完成格式化。

在 macOS 上:
1. 連接外接 SSD 並打開「磁碟工具程式」。
2. 在左側欄中選擇外接 SSD,點擊上方的「清除」選項。
3. 在格式選單中選擇 ExFAT,並設置名稱。
4. 點擊「清除」以開始格式化。

Q. 如何在 Android 手機傳輸資料到外接式固態硬碟?

A.

1. 連接硬碟:
   使用原廠 Type-C to Type-C 傳輸線將硬碟連接至 Android 手機。
2. 格式化硬碟:
   確保硬碟為 ExFAT 格式,讓手機能正常識別。
3. 開啟 OTG 功能:
   檢查手機是否支援 OTG 功能,並在設定中開啟(如有需要)。
4. 確認連接:
   連接硬碟後,滑動狀態列確認是否偵測到硬碟。
5. 傳輸資料:
   使用「檔案」App 或第三方檔案管理程式,將資料從手機移至硬碟。

Q. 如何在 iPhone 傳輸資料到外接式固態硬碟?

A.

1. 連接硬碟:
   使用原廠 Type-C to Type-C 傳輸線連接硬碟至 iPhone15、16系列。
2. 格式化硬碟:
   確保硬碟為 ExFAT 格式,這樣 iPhone 才能識別。
3. 使用「檔案」App:
   開啟「檔案」App,找到並選擇外接硬碟,進行資料傳輸。
4. 傳輸照片 
   在「照片」App 內選擇照片,點選「分享」,然後選擇「儲存到檔案」,選擇硬碟。

Q. iPhone 14(含)以前的手機可以用外接 SSD 嗎?

A.

iPhone 14(包括 iPhone 14 和更早版本的手機)是可以支援外接 SSD 的,但需要一些條件:
1. 使用帶電源的轉接器:你需要用一個帶電源的轉接器,比如 Lightning to USB 3 Camera Adapter,並透過它來為 SSD 提供額外電力。
2. 格式化支援:外接 SSD 必須格式化為 ExFAT 格式,這樣 iPhone 才能識別並存取資料。
3. iOS 13 或更高版本:確保你的 iPhone 系統是 iOS 13 或更高版本,因為從 iOS 13 開始,iPhone 就支持外接存儲裝置。

Q. 隨身碟插入電腦後無法辨識?

A.

隨身碟無法讀取,可能原因與解決方法:
- USB 介面問題:嘗試更換電腦的USB介面,或插拔幾次看是否恢復正常。
- 驅動程式問題:在「裝置管理員」內檢查是否顯示錯誤(⚠️),可嘗試重新安裝 USB 驅動程式。
- 隨身碟損壞:若多台設備均無法讀取,可能是隨身碟故障。
⚠ 如果以上方式仍無法解決問題,請聯繫我們的客服,我們將協助您進一步檢測與處理!

Q. 為什麼隨身碟的容量比標示的還少?

A.

隨身碟的實際可用容量比標示容量少,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:
- 廠商標示的容量是以1GB = 1,000MB(十進制)計算,但電腦是以 1GB = 1,024MB(二進制)計算,導致顯示容量較少。
- 隨身碟在出廠時會預先格式化,檔案系統(如 FAT32、exFAT、NTFS)會佔用部分容量,導致可用空間變少。 
- 部分隨身碟可能內建 快取記錄、錯誤修正機制等功能,這些都需要額外儲存空間。
💡 這是正常現象,並不影響隨身碟的使用!

Q. 隨身碟無法存入大於 4GB 的文件?

A.

我們的隨身碟出廠格式為 FAT32,單一檔案大小上限為 4GB。如果需要存入大於 4GB 的檔案,可將隨身碟格式化為 exFAT(Windows & Mac 皆適用) 或 NTFS(僅 Windows 可寫入)。

格式化方式(建議使用 exFAT):
- Windows:右鍵點擊隨身碟 >「格式化」> 選擇 exFAT >「開始」。
- Mac:開啟「磁碟工具程式」> 選擇隨身碟 >「抹除」> 選擇 exFAT >「抹除」。

Q. USB 2.0 vs. USB 3.0隨身碟,該如何選擇?

A.

選擇 USB 2.0:
- 主要用來儲存文件、照片、簡單影音,對速度要求不高。
- 成本較低,適合一般資料備份或日常傳輸使用。
- 傳輸速度比USB3.0慢。 

選擇 USB 3.0: 
- 適合大檔案存取,如 4K 影片、遊戲、工作專案等。
- 相容於 USB 2.0 介面,但需插入USB 3.0 以上的介面 才能發揮完整效能。
- 傳輸速度比 USB 2.0 快。 

📌 簡單選擇建議: 
- 偶爾使用 / 小檔案傳輸 👉 USB 2.0 足夠
- 需要快速傳輸 / 大量資料搬移 👉 USB 3.0 更適合 

Q. 隨身碟插入時顯示「格式化」訊息,無法開啟?

A.

可能原因:
- 檔案系統損壞,導致電腦無法識別隨身碟內的數據。

解決方法: 
- 若有重要資料,可參考我們Recuva檔案救援軟體嘗試恢復
Recuva
https://www.silicon-power.com/web/tw/download-Recuva
- 若無重要資料,可透過「磁碟管理」工具格式化並重新建立分區。  

Q. 隨身碟讀取時,發生檔案或目錄損毀無法讀取,將如何處理?

A.

1. 此一狀況可能發生於儲存檔案時有不正常的移除動作,內部的檔案系統可能遭受破壞 。
2. 請在每次隨身碟拔出前完成"安全卸除硬體"動作,減少資料損毀的問題發生。
3. 建議先將資料做備份,並再次格式化該隨身碟產品 ,若仍無法使用該產品,請與本公司客服中心聯絡,將進一步提供您產品問題排除與相關服務說明 。

Q. 要從電腦上退出時,電腦畫面顯示"裝置無法停止",將如何處理?

A.

請在安全模式下移除隨身碟:開始→設定→控制台→系統→硬碟→中間那排的裝置管理員→通用序列匯流排控制器→USB大量存放裝置;在USB大量存放裝置按下滑鼠右鍵,選擇解除安裝與按下確定後,再稍等即可移除隨身碟。

Q. 如何確保隨身碟的資料不會遺失或損壞?

A.

隨身碟並非長期存儲裝置,若要確保資料安全,請遵循以下建議:

- 定期備份:隨身碟有一定壽命,建議定期將重要資料備份至雲端或外接硬碟。
- 正確移除隨身碟:
  WindowsOS:桌面右下角點擊「USB 裝置」圖示>選擇「安全移除硬體」,確認裝置移除後再拔除。
  MacOS:將桌面隨身碟圖示拖曳到垃圾桶,或點擊「推出」按鈕再拔除。
- 避免極端環境:高溫、潮濕環境可能影響隨身碟壽命,建議存放於乾燥陰涼處。
- 防止病毒感染:隨身碟容易成為病毒載體,建議定期使用防毒軟體掃描,避免在不信任的電腦上插入。

Q. 為什麼 OTG 隨身碟插入手機後沒有反應?

A.

可能原因與解決方式:  
- 手機未開啟 OTG 功能:部分手機需手動開啟 OTG,可在「設定」→「更多連接」中啟動。
- 手機系統或 App 問題:重啟手機,或使用內建「檔案」或是下載「檔案管理器」App 確認是否偵測到 OTG 隨身碟。
- 隨身碟格式不支援: 某些 Android 設備不支援 exFAT / NTFS 格式,可嘗試在電腦上格式化為 FAT32(⚠️格式化會清除資料)。

Q. OTG 隨身碟可以支援所有手機嗎?

A.

支援條件:
- Android 手機 / 平板:必須支援 OTG 功能(大部分新款 Android 設備都支援)。 
- Windows / Mac 電腦:可直接使用,無需額外設定。
- iPhone / iPad(Lightning 接口):需要使用專用 Lightning專用隨身碟。

💡建議:在購買前,可先確認手機是否支援 OTG,可用「OTG 檢測 APP」測試。  

Q. 記憶卡有不同的等級和速度,該如何選擇?

A.

記憶卡的速度影響讀寫性能,主要可依以下標示選擇:
- Class 10(C10):最低 10MB/s,適合日常使用。
- UHS-I U1(U1):最低 10MB/s,適合 Full HD 錄影。
- UHS-I U3(U3):最低 30MB/s,適合 4K 影片錄製。
- V30/V60/V90:專為高畫質 4K/8K 影片錄製設計。
💡 若用於相機或 4K 錄影,建議選擇 U3 或 V30 以上的記憶卡!

 

Q. 記憶卡的標示容量和實際可用容量不一樣?

A.

Q. 如何確認記憶卡與裝置是否相容?

A.

1.請確認記憶卡規格與主機裝置是否相容:
 -SDXC記憶卡只能使用於SDXC裝置。
 -SDHC記憶卡可被SDHC裝置和SDXC裝置使用。
 -SD記憶卡可被SD裝置和SDHC裝置、SDXC裝置使用。
2. 請至記憶卡相容性搜尋中確認:
https://www.silicon-power.com/web/compatibility

Q. 記憶卡為什麼無法被設備讀取?

A.

- 檢查記憶卡外觀是否有物理損壞,如裂痕或變形。
- 確認記憶卡是否正確插入裝置。
- 嘗試將記憶卡插入其他設備(如電腦、手機)測試是否可讀取。
- 記憶卡金手指接觸點氧化或髒污,可用乾布輕拭金手指。
- 使用電腦進行錯誤檢查與修復(Windows可使用磁碟工具,Mac可使用磁碟工具程式)。

⚠  建議使用其他裝置測試,若仍無法讀取,可能需要送修處理!

Q. 記憶卡無法寫入或格式化,怎麼辦?

A.

- 若為SD記憶卡,請檢查側邊是否有「鎖定(Lock)」開關,確保未開啟。
- 嘗試在不同設備上進行格式化(如相機、電腦)。
- 提供記憶卡格式化軟體: 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TylLxSNothfwqhlXHEBZii7jXKydL8rF/view?usp=drive_link
⚠ 如果以上方式仍無法解決問題,請聯繫我們的客服,我們將協助您進一步檢測與處理!

Q. 如何選擇適合行車紀錄器與監視器的記憶卡?

A.

- 建議選擇專為行車紀錄器、監視器設計的高耐久記憶卡,如Golden Series
High Endurance microSD。
- 速度等級建議使用Class 10、UHS-1或以上,以確保錄影順暢。
- 依據設備支援容量選擇合適的記憶卡,避免超過裝置支援的最大容量。
- 避免使用一般手機或相機用記憶卡,因為高寫入循環錄影需求的設備需要耐久性更高的卡片。

Q. 記憶卡可儲存多少照片、影片或MP3?

A.

記憶卡容量與儲存數量參考
以下是不同容量記憶卡的儲存數量估算(實際數量依檔案大小與格式而異):

Q. 記憶卡首次使用於行車紀錄器,應該如何設定?

A.

- 建議首次使用時,在行車紀錄器內設定內進行格式化,以確保相容性。
- 確認記憶卡插入正確,並確認設備是否可正常辨識。
- 設定錄影模式、循環錄影功能等。
- 定期格式化記憶卡,以維持穩定的錄影效能。

Q. 為何記憶卡使用一段時間後速度變慢?

A.

- 記憶卡長時間使用後,存儲區塊可能因頻繁寫入而產生碎片化,影響讀寫速度。
- 建議定期備份資料並格式化記憶卡,以維持最佳效能。
- 若記憶卡接近存儲上限,讀寫速度可能會降低,建議保留部分空間以提升效能。
- 使用低速或不適合的記憶卡於高寫入需求的設備(如行車紀錄器、監視器)可能會導致效能下降,建議選擇耐久性較高的記憶卡。

Q. 記憶卡需要定期格式化嗎?

A.

建議定期格式化,以維持穩定性能,特別是:
- 若發生讀取變慢、無法存取檔案的情況。
- 若用於行車記錄器、監控錄影機,需每 1-2 個月格式化一次,以防資料碎片影響讀寫速度。
💡 格式化前請先備份重要資料,以免誤刪! 

Q. 記憶卡可以用在不同設備間互相切換嗎?

A.

記憶卡可以在不同設備間使用,但可能會有相容性問題,建議:
- 相機、行車記錄器等設備,最好先在該設備內格式化再使用。
- 避免頻繁跨設備使用,如相機 ⇄ 手機,可能導致文件損壞。
💡不同裝置的格式不一定相容,若發生問題,請重新格式化!

Q. 新購外接硬碟(HDD)如何在 Mac 上設定與使用?

A.

1. 連接外接硬碟到 Mac。
2.打開「應用程式」資料夾,進入「實用工具」資料夾。
3.開啟「磁碟工具」。
4.選擇外接硬碟,點擊「清除」(Erase)。
5.在「格式」選擇「exFAT」格式。
6.輸入硬碟名稱,點擊「清除」。

💡格式化後即可在 Mac 和 Windows 上使用。記得先備份資料,因為格式化會刪除硬碟上的所有資料。

Q. 為什麼外接硬碟(HDD)在電腦上無法辨識?

A.

如果連接 HDD 後無法正常顯示,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及對應解決方式:
- 供電不足:大容量硬碟需要較高的電力,建議直接連接到電腦後端的 USB 3.0 介面(藍色),避免使用 USB Hub。
- 磁碟未初始化:在 Windows 的「磁碟管理」中檢查硬碟是否為「未初始化」,如果是,請手動初始化並格式化。
- 格式不相容:某些硬碟預設為 NTFS 格式(僅限 Windows 使用),若在 Mac 上無法讀取,需轉換為 exFAT 或 APFS 格式。
- USB 介面或傳輸線問題:更換不同的 USB 介面或傳輸線,並測試其他裝置,看硬碟是否正常運作。

Q. 為什麼外接硬碟(HDD)有時會中斷連線?

A.

- USB 端口鬆動:硬碟有時會因為 USB 端口不穩定而顯示斷開,試著換個端口,或者更換傳輸線。
- 電腦省電設定:某些電腦有省電模式,可能會關閉不常用的 USB 端口,進入設定調整省電選項。
- 硬碟供電不足:如果是較大容量的硬碟,可能需要額外的電源來提供足夠的電力,或是單插在電腦後端的USB3.0端口,供電較前端充足穩定。

Q. 為什麼外接硬碟(HDD)格式化時顯示錯誤或無法進行格式化?

A.

1. 硬碟損壞:硬碟內部損壞或有壞區,會導致格式化失敗。
2. 磁碟分區表錯誤:如果分區表(MBR/GPT)損壞,格式化會無法進行。
3. 供電不足:外接硬碟如果供電不夠,格式化過程可能會中斷。
4. 操作系統問題:某些操作系統可能無法正確識別或格式化硬碟,需更新或使用不同的工具。

Q. 為何外接硬碟(HDD)可使用的實際容量比包裝上所標示的少?

A.

硬碟容量的差異是因為硬碟製造商使用的是十進制單位(1 KB = 1000 Bytes),而電腦系統使用二進制單位(1 KB = 1024 Bytes),因此顯示的容量較少。此外,部分硬碟會保留空間供系統使用,這也是正常現象。

Q. 為什麼外接硬碟(HDD)讀取速度變慢?

A.

外接式硬碟速度變慢可能來自多種因素,可透過以下方式改善:
- 磁碟碎片過多(Windows):使用「磁碟重組」工具來整理磁碟,提高讀取效率。
- 存儲空間接近飽和:確保硬碟至少有10%~20%的空間,避免存滿導致效能下降。
- 檔案系統錯誤:在 Windows 命令提示字元(cmd)輸入 `chkdsk /f` 來修復磁碟錯誤。
- USB 介面速度影響:若使用 USB 2.0 連接外接式硬碟,讀取速度會受限,建議改用USB 3.0 以上的介面。

Q. 外接硬碟(HDD)如何延長壽命?

A.

為了延長外接硬碟壽命,請注意以下事項:
1. 使用完畢後,請務必退出硬碟再拔除傳輸線。
2. 使用原廠USB線材,確保穩定性與傳輸速度。 
3. 避免頻繁插拔,避免對硬碟造成不必要的損耗。
4. 不要讓硬碟過熱,確保良好的通風。 
5. 定期備份資料,防止資料丟失。

Q. Android手機可以接外接硬碟(HDD)嗎?

A.

Android手機是可以接外接硬碟的,但有一些條件需要滿足:

1. OTG 支援:大部分現代 Android 手機都支援這個功能,但可以在設定中確認一下是否需另外開啟。
2. 硬碟格式:外接硬碟需格式化為 exFAT 格式,因為這格式在 Android 上兼容。如果硬碟格式為 NTFS,手機可能無法識別或存取資料。
3. 連接方式:需要使用USB-Type-C硬碟專用傳輸線或是OTG 轉接,將硬碟連接到手機的 USB-C。
4. 手機電量:連接硬碟時,建議手機電量超過 50%,避免因為電力不足導致連接不穩定。
💡Android 手機確實可以連接外接硬碟,但必須確認手機支持 OTG、硬碟格式正確並且具備足夠的電力。

Q. 如何在 Android 手機傳輸資料到外接硬碟(HDD)?

A.

1. 連接硬碟:
   使用原廠 USB-A to Type-C 傳輸線將硬碟連接至 Android 手機。
2. 格式化硬碟:
   確保硬碟為 ExFAT 格式,讓手機能正常識別。
3. 開啟 OTG 功能:
   檢查手機是否支援 OTG 功能,並在設定中開啟(如有需要)。
4. 確認連接:
   連接硬碟後,滑動狀態列確認是否偵測到硬碟。
5. 傳輸資料:
   使用「檔案」App 或第三方檔案管理程式,將資料從手機移至硬碟。

Q. 外接硬碟(HDD) LED 指示燈說明

A.

- 藍燈:代表硬碟使用 USB 3.0 介面,進行高速傳輸。
- 紅燈:代表硬碟使用 USB 2.0 介面,傳輸速度較慢。
⚠ 燈號閃爍:表示硬碟正在存取資料,請勿拔除硬碟。

Q. 為何的多媒體播放器/電視/DVD播放器無法偵測到外接硬碟(HDD)?

A.

1. 確保多媒體設備的 USB 插槽提供足夠的電力(建議 DC 5V/1A)。
2. 如供電不足,使用外接電源。
3. 確認硬碟格式為 FAT32 或 NTFS,並進行格式化以符合設備要求。

Q. 行動電源無法充電怎麼辦?

A.

如果行動電源無法充電,請依照以下步驟逐一排查:
1. 更換充電線與充電頭
使用其他 USB 充電線 和 充電頭,插入行動電源充電 10-15 分鐘,確認是否恢復充電功能。
2. 嘗試不同的充電方式
- 更換不同的插座、電腦 USB 充電孔 或 其他充電設備,排除電源來源問題。
3.檢查行動電源電量與指示燈
- 若電量過低,可能導致無法立即充電,請持續充電至少 30 分鐘再觀察。
4. 按壓側邊開關鍵
- 部分行動電源需手動喚醒才能開始充電,請短按電源鍵一次,觀察指示燈是否亮起。
5. 檢查行動電源狀態
- 確認行動電源外觀是否有 膨脹、變形或異常發熱,若有這些情況,請停止使用並更換產品。
⚠ 如果以上方式仍無法解決問題,請聯繫我們的客服,我們將協助您進一步檢測與處理!

Q. 行動電源充滿電所需的時間是多久?

A.

- 10,000mAh 行動電源:
一般充電:約需要6-8小時。
使用18W以上快充充充器:充滿電約需4-6小時。

- 20,000mAh 行動電源:
一般充電:約需要8-10小時。
使用18W以上快充充充器:充滿電約需6-8小時。

快充行動電源LED機型,快充時第一顆會顯示綠燈
快充電量顯示機型,快充時會顯示綠色閃電符號

Q. 10,000mAh / 20,000mAh 行動電源可以充手機幾次?

A.

充電次數取決於手機電池容量與行動電源的轉換效率,以下是一般估算:

- 10,000mAh 行動電源
若手機電池容量約 3,000mAh,可充 約 1-2 次

- 20,000mAh 行動電源
若手機電池容量約 3,000mAh,可充 約 3-4 次

⚠ 實際充電次數受手機使用狀況與行動電源損耗影響。

Q. 行動電源的電池容量跟額定容量怎麼不一樣?

A.

電池容量(mAh)
- 指行動電源內部 電池本身的容量,以「毫安培小時(mAh)」為單位。
- 例如:10000mAh、20000mAh。

額定容量(Wh 或 mAh)
- 指實際可輸出的容量,因為行動電源內部電池(通常 3.7V)需經過升壓轉換至 5V,會有能量損耗。
- 額定容量通常低於電池容量,例如 20000mAh 行動電源的額定容量可能約為 12000mAh(5V)。
💡 簡單來說,電池容量是行動電源的總存電量,而額定容量是實際能提供給裝置的電量。

Q. 行動電源可以帶上飛機嗎?

A.

需符合航空公司規定,則可將行動電源帶上飛機。
- 100Wh 以下(如 10,000mAh/38.5Wh、20,000mAh/74Wh)可直接攜帶。
- 100Wh-160Wh 需航空公司許可,每人最多攜帶 2 個。
- 超過 160Wh 禁止攜帶。
- 詳細規範請遵照各航空公司規定。
⚠ 行動電源須隨身攜帶,不能放託運行李!

Q. 行動電源可以帶去國外使用嗎?

A.

請留意以下注意事項,則可將行動電源帶去國外使用。
- 行動電源支援:我們行行動電源支援全球通用 USB 充電標準(電壓100-240V),可在不同國家使用。
- 插頭類型不同:不同國家插座類型不同,可能需準備轉接頭才能正常充電。

Q. 行動電源上方的4顆LED指示燈代表什麼意思?

A.

行動電源上的4顆LED指示燈顯示當前的電量狀態:

4顆指示燈:約100-75%的電量。
3顆指示燈:約75-50%的電量。
2顆指示燈:約50-25%的電量。
1顆指示燈:約25%或更少的電量。

Q. 行動電源過熱正常嗎?

A.

行動電源在充電或放電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熱量,特別是在高功率輸出時。若長時間使用或在高溫環境下,發燙是正常現象。但若溫度過熱(燙手)或持續發燙,建議停止使用並檢查是否存在故障。

Q. 行動電源充滿後無法正常輸出?

A.

可能是不小心長按了喚醒鍵,導致行動電源進入「重置模式」:

- 若誤觸喚醒鍵超過 10 秒,行動電源會進入重置模式,只顯示 1 顆閃爍 LED 燈,無法正常充電。
- 解決方法:將行動電源充電 5-10 分鐘,燈號恢復後即可正常使用。  
⚠ 避免長按喚醒鍵 10 秒以上,以免再次進入重置模式!

Q. 行動電源可以邊充邊放電嗎?

A.

我們行動電源沒有支援邊充電邊放電,因為邊充邊放會增加行動電源內部電池負擔,影響壽命。 
💡長期使用時,建議先充飽行動電源後再使用,以延長電池壽命!  

即時客服支援

我們使用 Cookie 以允許我們網站的正常工作、個性化設計內容和廣告、提供社交媒體功能並分析流量。我們還同社交媒體、廣告和分析合作夥伴分享有關您使用我們網站的信息
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我們使用 Cookie 以允許我們網站的正常工作、個性化設計內容和廣告、提供社交媒體功能並分析流量。我們還同社交媒體、廣告和分析合作夥伴分享有關您使用我們網站的信息
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